我国的钼冶金工业增加了很多新厂并开始向深度加工发展。八十年代中期,我国开始大量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钼行业的采选能力有了大幅增长。2006年钼矿采矿能力为9.3万吨(实物吨),2008年为17.1万吨,2013年提升至31.3万吨;钼矿选矿能力也从2006年的13.2万吨(实物吨)提高到2008年的21万吨,再提高到2013年的35.2万吨。
钼的二次资源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钼冶金过程中产生的含钼废渣、废液等,二是钼金属制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和用过的含钼化学制品或者材料。根据国际钼协的报道,2011年,将近8万吨钼被回收利用,约占钼总消费量的四分之一,由此可见,回收利用的钼资源已经成为钼供应链上重要的一部分。国际钼协预测,到2020年,钼回收量将达到110000吨,约占钼供应总量的27%,到2030年,这一比例将会达到35%左右。回收的钼约60%用于制造不锈钢,其余则用于制造合金工具钢,超合金,高速钢,铸钢和化学催化剂。
我国钼的产量和消费量稳步增加。随着我国机械、航空、工业、铁道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对特种钢的需求将会增加,钼的消费量会进一步增长,为了保护我国的钼资源和环境,满足国内钼需求,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国家不断出台措施限制钼开采和出口,我国钼行业也应该高度重视钼资源回收利用,加强研究和引进先进钼回收技术,提高钼和有价金属元素的综合回收率,变资源优势为技术优势。
钼在各地区土壤分布不均衡,造成某些地区因为钼含量偏高而出现“痛风病”,如亚美尼亚居民每日钼摄入量高达10~15mg,当地痛风病发病率很高,有些地区因为缺钼而出现“水土病”,如我国河南林县等食管癌高发地区,调查显示当地粮食、居民血清及土壤中钼的含量均很低,土壤中钼的缺乏导致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类等致癌物质在农作物内积聚很高,因此这里的居民容易得食管癌,后来经使用钼酸铵肥料后,粮食、蔬菜中钼的含量明显增高,居民食管癌发病率明显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