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由于环保的问题,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印刷厂在环保的压迫下被逼搬离......印刷企业要在市中心立足似乎越来越难。尤其是在北京,环保压力与疏解首都非核心功能相互交错,不仅采用凹印工艺的包装印刷厂需要外迁,很多中小书刊厂也不得不出走河北。比如,澳科控股旗下的北京黎马敦已经迁往河北张家口,与当地一家企业合并;同属安姆科系的软包装印刷企业德宝商三貌似也已经停产,只有北京安姆科还在坚持生产,但外迁也是早晚的事儿。
异地搬迁对企业来说难是难了点,但好歹还有安身之所,况且离开大都市,无论是土地,还是人工成本,都会有所降低。由此获得意料之外的竞争优势,也说不准。问题是,还有一些圈内鼎鼎大名的企业,环保治理水平其实相当不错,但由于各种原因在这一轮环保风暴中,选择了停产关厂,而不是异地重生。其中,有代表性的企业就有:深圳利丰雅高、苏州紫兴、上海正隆、佛山利乐。
近两三年,环保问题对印刷业的影响由浅入深,是的:VOCs收费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被拒于技能大赛等政府项目之外影响了行业的社会形象、频繁停限产打乱了企业正常的生产节奏、异地搬迁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企业既有的发展路径。
无论哪一点,都足以让老板们挠头不已、备受煎熬。在当前的形势下,不管老板们怎样挠头,有一点变得十分明确:环保问题已经事关企业生死。加强环保治理不仅是企业的社会责任,还是政府的刚性要求。而且,在初的纷扰过去之后,强化环保治理给行业带来的长远影响和积极意义也在逐步显现。
就产业宏观而言,印刷企业迁离北上广等大城市,正在重塑行业的区域格局。一方面,印刷企业向河北、安徽等地集中,有利于提升当地印刷业的发展活力;另一方面,大城市突然出现的产能空缺,正在改变部分印刷业务的流向。前一段时间,甚至听闻有广东、湖南印刷企业在觊觎北京业务。更重要的是,不期而至的环保风暴在相当程度上起到了“去产能”的功效,让困扰行业多年的“产能过剩”顽疾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化解。
比如,在北京及周边地区,由于停限产及部分中小印刷厂停产退出,已经消失十余年的“印书难”再现江湖,让准备不足的出版社叫苦不迭。相反,由于产能相对不足,印刷厂开始重拾旁落已久的市场话语权。不仅可以挑活儿、捡活儿,有的还壮着胆子直接给出版社发涨价函。有的出版社为了保证按期出书,甚至主动给印刷厂预留议价空间。这在前几年是难以想象的。
骤然出现的供需缺口,在北京及周边地区导致了一种现象:只要能正常开工的印刷厂,业务基本都多得干不完。据说,有的大厂生产订单都排到了两三个月以后。在这种情况下,印刷厂不想涨价估计都难。
由环保问题引发的产业格局调整,还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影响:图文店、快印店数码印刷生意的突然火爆。去年底,便有圈内的朋友提到过:部分城市的图文店、快印店数码印刷用纸量突然翻倍。其中一个很大的可能性就是:市区印刷企业的外迁给图文店、快印店,腾出了更大的市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