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有限空间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者氧含量不足,或存在淹溺、坍塌掩埋、触电、机械伤害等其他危险有害因素,因此在有限空间作业时,稍微出现工作上的疏忽就会造成严重事故。据统计,2016-2020年全国共发生有限空间作业较大以上事故173起,死亡604人,给企业造成的经济损失有的多达几千万。每年较大以上事故均超过30起,平均每10天一起,事故多发频发,总量居高不下。
有限空间作业“十不准”内容包括:
1、未经批准不准私自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2、作业方案未经可靠性论证和审批不准作业;
3、涉及气体和缺氧环境的有限空间未采取通风和连续监测措施不准作业;
4、未对作业人员履行危险有害因素告知手续不准作业;
5、未经专人对现场措施进行确认不准作业;
6、监护人员不在现场不准作业;
7、未经过专项培训且合格的人员不准作业;
8、未彻底清理残留物不准作业;
9、应急救援措施和器材准备不到位不准作业;
10、作业人员、工器具清点不清不准封闭出入口。
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标识。在有限空间进入点附近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标识,提前告知作业者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和防控措施。明确有限空间现场作业负责人、作业人员、监护人员及检测人员的职责,不在没有监护人的情况下进行作业;对从事有限空间作业的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包括有限空间存在的危险特性和作业的要求,进入有限空间的程序,仪器设备的正确使用,应急救援措施等内容。
加强现场作业监测监控,杜绝违章作业。一是严格管控带入受限空间内的作业工具以及人员着装,严禁携带非防爆工具、穿戴非防静电服装进入存在燃爆风险的受限空间。二是应用受限空间作业监测预警系统和高危作业移动监控系统,实时监测受限空间内气体浓度及作业人员违章行为,出现异常后及时采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