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地等级:
根据场地的复杂程度,可按下列规定分为三个场地等级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一级场地(复杂场地):
1)对建筑抗震危险的地段;
2)不良地质作用强烈发育;
3)地质环境已经或可能受到强烈破坏;
4)地形地貌复杂;
5)有影响工程的多层地下水、岩溶裂隙水或其他水文地质条件复杂,需专门研究的场地。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二级场地(中等复杂场地):
1)对建筑抗震不利的地段;
2)不良地质作用一般发育;
3)地质环境已经或可能受到一般破坏;
4)地形地貌较复杂;
5)基础位于地下水位以下的场地。
符合下列条件者为三级场地(简单场地):
1)抗震设防烈度等于或小于6度,或对建筑抗震有利的地段;
2)不良地质作用不发育;
3)地质环境基本未受破坏;
4)地形地貌简单;
5)地下水对工程无影响。
根据工程重要性等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和地基复杂程度等级,可按下列条件划分岩土工程勘察等级。
甲级:在工程重要性、场地复杂程度和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中,有一项或多项为一级;
乙级:除勘察等级为甲级和丙级以外的勘察项目;
丙级:工程重要性、场地复杂程度和地基复杂程度等级均为三级。
二、抗震问题
建筑物对其抗震设计有一定要求,对为重要的建筑物还要采用波束测试,具体细节还有明确规定,不能图方便而按经验判断。这样的规定有明显缺陷,它没有区别开地震区的强弱程度,也没有顾及基地处理后的剪切波数值、场地基土类别等情况,同时没有对岩土工程评价和地基规划给予相应重视也会产生问题。
岩土工程设计施工中,勘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工作,可以提供准确的数据,对于工程施工以及建筑建造都有很大的帮助,那么岩土工程勘察的设计有哪些特性呢?
一、不确定性
在进行岩土工程施工时,即使详细的现场勘查也难以获得施工现场所需的全部数据,因此工作人员根据工程的岩土工程勘查报告并不能对岩土工程的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二、区域性
每个地区的岩土情况都有自身的特点,岩土工程施工现场岩土层的分布不同导致岩土性质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使得适合本地区岩土工程施工的应变应力关系各不相同,使得每个地区岩土工程施工方法、设计参数、抗剪强度指标、工程验收指标等方面有一定程度的变化。
三、隐蔽性
岩土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锚杆、地下连续墙、桩基、地基处理等工艺都属于隐蔽工程施工,这给岩土工程的施工带来一定的困难,尤其是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临时状况更加难以发现。此外,上述工程的正常使用也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为了切实有效解决岩土工程勘察中隐蔽性工程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在施工过程中以及施工完成后采用了各种有针对性的实施检测、监测方法加强隐蔽性工程的质量控制,及时解决问题,保证岩土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