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充物
羽绒服中的填充物,常见的是鹅绒和鸭绒,这两种按颜色分,又可分为白绒和灰绒。在市面上的羽绒服按照价格来看,排序为:白鹅绒>灰鹅绒>白鸭绒>灰鸭绒。可能受到售价排序的影响,很多人因此就认为这些绒在质量上也是这样排序,其实不然。通过对羽绒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际体验,一般来说相同质量和含绒量的鹅绒比鸭绒的保暖性、蓬松度等好些,但颜色与羽绒服质量的好坏没有太大的关系。
至于为什么白色的绒会贵一些,觉得主要原因是因为白色的绒比灰色的好看,不管在浅色还是深色的面料里面都不透色;而灰色的绒比较挑,只羽绒服能放在深色面料中。考虑到白色颜色浅,适宜面料范围更广。第二点原因:白绒的纤维构造原因。其纤维组织相对而言较细、软、长、纤维长使其蓬松度更好,更容易保暖。
通常来说体型更大、更成熟的禽类,绒毛的质量更好,这么说来鹅的绒毛会好一些。但鹅绒和鸭绒的生产过程是一样的,两者在质量、蓬松度、保暖性上差得并不多。
蓬松度
蓬松度是国际上度量羽绒保暖程度的重要指标,指的是在一定条件下每一盎司(30克)羽绒所占体积立方英寸的数值。比如说,一盎司的羽绒所占的空间为600立方英寸则称该羽绒的蓬松度为600。一般而言,肥美、成熟的禽类,其羽绒的蓬松度高,相反,小的禽类蓬松度较低。
但蓬松度到底有什么用呢?有种说法是,充绒量代表了绒的“量”, 而含绒量决定了绒的“质”,蓬松度也是其中重要衡量指标。在充绒量相当的情况下,蓬数越高,保暖功能越好。由于蓬松度越高,羽绒所包含的隔热空气就越多,隔热性能因此也就越好。
一般价格的羽绒服,蓬松度大约在450—500之间,价格稍高的羽绒服,蓬松度可以达到600—900。
从国际上较好的羽绒服(很多都是针对户外运动来设计的)型号来看,篷数高的羽绒服充绒量一般都不高,这样的规格一般作为内胆中间层,在户外运动的话方便压缩携带。而户外运动中作为外穿保暖的,通常充绒量高、篷数较低,在650-750之间。
按材料分类
有用厚型呢料裁制的呢大衣;
用动物毛皮裁制的裘皮大衣;
用棉布作面、里料,中间絮棉的棉大衣;
用皮革裁制的皮革大衣;用贡呢、马裤呢、巧克丁、华达呢等面料裁制的春秋大衣(又称夹大衣);
在两层衣料中间絮以羽绒的羽绒大衣等。
式样上,现代的parka一般做成短风衣的款式,风帽上有滑扣之类的附件可以调节风帽形状和头型吻合;领口处通常有加厚或是一层薄的抓绒衬里以减少这里的热量损失;肩肘部有增强耐磨性的加厚;内包开口在拉链以外以减少热量损失,衣袋开口较高或有胸袋,避免被背包腰带压住衣袋取不出东西的情况发生;衣服的后片比前片略长,袖管略向前弯,以补偿运动;通常会有腋下拉链(但是也有例外,比如TNF臭名昭著的Core Vent系统),有的会有雪裙。jacket的样式相对比较生活化,一般没有风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