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产品  >  正文

杭州名中医连建伟医生如何预约挂号,节省时间,方便快捷

价格:面议 2024-06-12 08:00:01 13次浏览

2002年被国家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编著出版了《历代名方精编》、《金匮方百家医案评议》、《古今奇效单方评议》、《金匮要略校注》、《中医必读》、《连建伟中医传薪录》等著作。并先后担任国家规划教材《方剂学》编委、副主编,主编,协编教材中药专业《方剂学》副主编,共发表专业论文80余篇。《金匮要略校注》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2年度中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精于脉理,平脉辨证,擅长运用经方及后世各家医方,数方相合,化裁得宜,尤对内科脾胃病有丰富的经验。

浙江省名中医馆连建伟网上预约挂号

学术论著

诊脉须识常与变——达变篇

小半夏汤对抗顺铂所致呕吐的实验研究

消渴小便利淋病脉证并治篇

名方实验录

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篇

治脾宜升,治胃宜降,相济为用

《素问,六微旨大论》云:“气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连老认为,气机之升降各有所主,与肝、胆、脾、肺、胃均有关。通过升降,脏腑各尽其职,气血津液得以敷布,废物糟粕及时排出,但以脾胃为升降之枢纽,正如东垣所云:“脾为太阴之脏,恶湿喜燥,燥则脾之清气上升,以煦心肺,心肺和煦则下济肝肾;胃属阳明之腑,恶燥喜润,润则胃之浊气下降,以濡肝肾,肝肾濡润则上滋心肺。”脾主运化,其性主升,清阳得以上达上窍;胃主受纳腐熟,其性主降,水谷入胃得以下行,是故《临证指南医案》云:“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

若脾胃升降乖常,则出现“胃病者,腹顶胀,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膈咽不通,食欲不下”(《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或“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胀”(《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连老认为,脾胃气弱,清气不升而反降为飧泄,当升脾;浊气不降,而反上逆,则生胀,为呕,为吐,为哕,为便团,当降胃。对脾虚小能运化水谷,精微不生,反生湿浊,而为泄泻者,老师治以健脾、化湿祛浊,如香砂六君、参苓白术、资生丸,或温中暖脾,如理中汤。若清阳不能上升而下陷浊气不能下降而上逆,清浊反常,症见脘腹胀满、大便不畅时,应升阳泄浊并举,使中阳升腾,浊阴方可下降,宜补中汤、升陷汤。六腑以通为用胃气以下行为顺,否则传化无由,壅滞为病。对胃失通降,浊气浊阴随之上逆,应通降镇逆,方选旋覆代赭汤、橘皮汤、橘皮竹茹汤,可根据寒热虚实灵活运用。对虚中夹实、寒热互结、痞塞难开者,宜辛开苦降,如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生羡泻心汤等。连老强调,脾为阴脏,其用在阳,不升则阳无所用;胃为阳丽,其用在阴,不降则阴无所用。因此,治脾必知其欲升,治胃必知其欲降。察其阴阳,知其升降,明其补泄,才能抓住脾胃病的要点。

久病痼疾,络伤入血,化瘀

脾胃病多为饮食劳倦,或情志内伤,肝失疏泄,以致中焦气机阻滞,日久影响血络通畅,而致络脉瘀阻。亦有疾病迁延日久,气血津液亏虚,无以荣养血脉,络脉涩滞而致瘀血内停,或阴虚燥热,耗伤阴血,又灼伤血络,血溢于外,留而成瘀。是故《临证指南医案》云,“初病在气,久必入血”,“胃痛久而屡发,必有凝痰聚瘀”。

气滞与瘀血互为因果,互为影响。气滞日久,必有血瘀,瘀血留而不化,则气滞更甚,导致病势缠绵,难以根治。连老慢性胃病时,尤为注重化瘀。因气滞而血瘀者,往往在药中酌加化瘀之药,常用枳壳、佛手、丹参、郁金、红花、桃仁、川芎等,以促进气血运行,消散胃络瘀血,使营血流畅,瘀消络通。因气虚而血瘀者,常用补中汤健脾,升降气机,佐以丹参、白檀香、降香、延胡索等兼调气血,达到气旺则血行,血行则瘀散。连老善用丹参,取其破宿瘀而生新血,功同四物,既可又可养血。如用丹参饮,可除心胃诸痛。对于胃火亢盛灼伤血络致瘀血者,可用丹皮、丹参、赤芍等凉血、、散瘀;对于阴虚津伤之证,可用北沙参、麦门冬、当归、丹参、三七、白及等以养阴和血、消肿生肌。现代医学表明,化瘀药不但有止痛作用,还可改善胃黏膜的血液循环,消除炎症细胞浸润,促进病灶恢复,防止组织异型增生。

联系我们 一键拨号13819196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