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产品  >  正文

深圳品茶高质量,深圳市品茶高质量,让生活放松下来

价格:面议 2024-06-03 03:00:01 36次浏览

茶的香气,在于它轻轻的、悠悠不迫的、诱人的幽香。

人啊,渐渐眷恋起了那似有似无的清香,它若隐若现地让你怀念些什么,淡忘些什么。

茶的清香,让你品味到沉淀后的,那浅浅的、如一泓清泉的人生。那才是真觉、真达、真谛啊。真到心平,真到气和,真到白描素色,真到皆无皆从。

找寻熟悉的口感?

我们会习惯地寻找喜爱、或者熟悉的香气与滋味,并自然而然地以为这就是好茶的标准。但对普遍来说对一般的茶友而言,喝茶时的焦点大多停留在香气与滋味上,习惯香气好的茶,就是好茶。在这个过程中,或许会忽略那些尚未察觉到茶汤会在口中的拥有厚薄、滑顺、细致、清爽、鲜活、陈味、喉韵、回甘等不同的滋味感觉。

人生如修行,茶道伴相随

这个历程,就像是在人生修行的道路一样,由年轻浮躁从而变的成熟稳重,由繁华绮丽到简约朴实,后像是坐禅入定,只需一杯清茶,体会着细细领悟着这一沙一世界,一花堂,这当下宇宙变化无常的简单道理。

从不发酵的绿茶、微发酵的白茶、黄茶再到部分发酵的乌龙茶、全发酵的红茶,到后发酵的普洱茶与黑茶,就像是人的一生模样,从青壮到老成。发酵轻的茶,一开始就展现它的芬芳;发酵中度的茶,慢慢的有了层次;而发酵重的茶,韵味却是经由每一泡才会慢慢地释放。

众饮得慧。中国茶道从创始之初对于品茗饮茶的人数就没有任何限制,唐大历九年(74年)春,颜真卿与陆羽、皎然、李尊、裴修、潘述裴循等19位名士聚会,在长兴竹山寺品茗吟诗,喜作联句被载入《水堂集》成为千古美谈。白居易在古稀高龄之后还广邀当时相知的寿星共同品茗,“洛中九老茶会”也在后代茶人中为佳话。众多人相聚品茶必有语言交流,孔子讲“三人行,必有我师”。在大众品茗场所能得到很多信息,学到很多书本上所学习不到的知识,同时茶人们相互启迪,有利于增长聪明才智,故曰“众饮得慧”。

联系我们 一键拨号15575995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