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资源交易:是招投标领域的主流担保形式,各地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均已对接电子保函系统,企业投标时在线办理即可满足投标保证金要求。
工程建设:涵盖投标、履约、质量保修等多个环节,住建部也在持续推进工程担保领域电子保函的应用。
海关通关:海关总署较早推广电子保函,在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等地区实现区域通用,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
定义:由银行、保险公司等机构出具,以书面或电子形式承诺,在质保期 / 缺陷责任期内,若标的物(工程、设备等)存在质量问题,保证人将向受益人支付约定金额赔偿。
适用场景:主要用于工程竣工验收后、设备交付验收后,常见于建筑工程、大型设备采购、机电安装等领域,是保障买方 / 业主权益的关键凭证。
履约约束强:直接与资金挂钩,能有效督促履约方重视合同义务,降低违约概率。
适用范围广:覆盖工程建设、招投标、大宗商品贸易、服务外包等各类需要保障履约的场景。
风险对冲明确:若履约方未按约定履约(如工程逾期、产品不合格、拒绝履行合同),守约方可扣除保证金弥补损失,无需额外举证资金占用损失。
与履约保函的核心区别
资金占用不同:履约保证金需履约方冻结或支付大额现金,资金压力大;履约保函仅需支付手续费(通常千分之几),无需占用大额资金。
办理效率不同:现金保证金流程简单但资金成本高;电子履约保函全程线上办理,1-3 个工作日即可出具,效率更高。
风险承担不同:保证金由履约方直接承担资金损失;保函由金融机构承担赔付责任,履约方仅需承担担保费用及后续追偿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