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古今阁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斗拱厂家告诉你:明清斗拱--不得不说的秘密

肖先生    2018-07-25 09:57:29    1151次浏览

明清时期作为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最后一个发展阶段,在这一时期,中国古代建筑不但登上了最后一个高峰,达到了形体简练、细节繁琐的境界,而且在建筑群体组合、空间氛围的创造上,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这也是明清斗拱的特色体现。

明清建筑主要突出了梁、柱、檩的直接结合,从而减少了斗拱这个中间层次的作用。这不仅简化了结构,还节省了大量木材,达到了以更少的材料取得更大建筑空间的效果,还大量使用砖石。相对宋元时期,明代斗拱用材进一步缩小,斗拱的承重性能减弱,工匠们选择大幅度增加柱间斗拱的数量来弥补这一点。同时,明清斗拱仍代表着严苛的等级。祾恩殿采用的是多用于宫殿、庙宇彻上明造屋宇的镏金斗拱,外跳和一般的平身科相同,内跳用斜上的菊花头、六分头和秤杆等,后尾搭在金柱内额上,与外跳构件不生联系,完全不起结构作用,称为“落金”做法,同时兼具联系金柱与檐柱的稳固作用;相对于长陵祾恩殿的“落金”,还有一种做法是后尾下无承托,支撑于金桁下,称为“挑金”,外跳承托橑檐桁,里跳后尾承托金桁,屋顶坐于两桁之间,重量通过斗拱集中于坐斗之上,进而传递到柱子。

明清斗拱典型代表--祾恩殿斗拱

明清斗拱尺度变小,导致屋檐的外挑能力减弱,屋檐不能再像唐宋时期那样出檐深远,但明清工匠却巧妙地利用围廊来解决斗拱承重失效下的屋顶出檐,廊下空间的存在从视觉上仍给人一种出檐较深的错觉。嘉靖年间重建的太庙大殿本是一个四周出廊的建筑,遗憾的是,乾隆年间为了扩大殿内空间使用而将砖墙与门窗外推至檐柱,导致下檐的深远效果减弱。在紫禁城中轴线上的现存建筑中,依然保持四出廊的明代中和殿明显出檐深远。

明清斗拱典型代表--紫禁城中和殿

明清建筑官式建筑大木作斗拱变化较小,但是在小木作及内檐装修上却异彩纷呈。众多宫殿建筑采用精彩绝伦的藻井,都缺少不了斗拱的参与。紫禁城御花园内代表春夏秋冬的四个明代亭子——万春亭、浮碧亭、千秋亭、澄瑞亭中,大木作斗拱与小木作斗拱在天圆地方中默默讲述着时间的流转;而展现着皇权尊严的太和殿内,高悬的藻井与两侧带有斗拱的毗卢帽有效地调节了室内空间的分隔和环境气氛。太和殿过于高耸,反而在规模与尺度比较小的皇帝居住办公的场所养心殿和养性殿同类布置中,更能让处于其中的人体会到等级与礼仪。

明清斗拱在明清两代进一步发展演变,出现了如意昂、象鼻昂等装饰性形象。这些花式多样的明清斗拱,是数千年的斗拱历程中的最后篇章。无论是在结构上还是装饰性能上,与古典建筑的配合堪称完美融合。

【古今阁】--专注高品质斗拱!

公司主营斗拱、水泥斗拱古建斗拱仿古斗拱明清斗拱五彩斗拱七彩斗拱古建斗拱

店铺已到期,升级请联系 18670343956
联系我们一键拨号1517204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