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产品  >  正文

海参有哪些品种?

肖女士    2024-05-27 10:40:52    353次浏览

海参科包括人工海参、梅花参、绿海参、开花海参。

仿刺参又称灰刺参、刺参、灰参、海鼠,民间俗称就是刺参。体长20~40厘米,呈圆柱形,背部有4~6排不规则排列的圆锥形刺(称乳头);腹面平坦,管足密集,排列不规则。3排纵向带用于吸附在岩石上或用于爬行。口在前,倾斜于腹面,有20条翻滚状的触须,肛门在后;皮肤粘稠且肌肉发达,身体可能会伸展或卷曲。体型、颜色和刺的数量通常因生活环境而异。它喜欢生活在缓慢而稳定的水流中,没有淡水注入,喜欢在富含藻类和岩石土壤的细沙土壤中生活。出现脱污现象;再生能力很强,受到伤害或切割后可以再生。海参常见于黄海与渤海交界处的蓬莱海域、辽宁、山东及河北沿海。主产于青岛、大连、长山岛、威海、烟台等地。捕鱼期从11月到次年6月。尤其是6月和12月捕捞量,7月至9月是海参的夏眠期。功品海参体壁厚而软,是海参中的,被称为“海参之冠”。

梅花参又称菠萝参。体长一般为60-75cm,长可达12m,宽约10cm,高约8cm。它是海参类中的。背面的刺很大,每3-11根刺的基部连成梅花,故称“梅花人参”;又因其体形似菠萝,又名“梅花参”。不规则X形体生活中体色淡,背面橙黄色或橙红色,点缀黄色、褐色斑点,腹部微红,触须黄色栖息于水深3-10米的珊瑚砂底;分布于太平洋西南部,主要分布于中国南海西沙群岛。体大,肉厚品质优良,是南海食用海参品种。

青刺参俗称方刺参、方刺参。西沙群岛、海南岛南部、广西北海、东洲岛等海域产量较多。体呈方柱状。一般体长30厘米。沿着身体的角落有两排交替的圆锥形刺。腹面有许多管足,呈三纵带状排列,中间较宽。口大,稍位于腹侧,周围有20条触须。身体深绿色或黑绿色,棘顶橙黄色或橙红色,触手基部灰白色,灰黑色,管足灰黑色。

海参又名方参、黄肉参、白海参等。分布于我国西沙群岛、海南岛及雷州半岛。一般体长30-40厘米,体略呈方柱状。背面散布着许多圆锥形的刺。腹足足呈3条纵带,其中中带较宽。嘴周围有20条触须。体色多为深黄色,具深浅不一的橄榄色斑点,黄灰色具黄褐色蹼或深绿色斑纹等。有的刺末端带红色。

光学人参:海参

海参科包括九个海参种类,是种类丰富的科:

花白参又名瓜白参、乳白参、二板参等。他身材肥胖,前后几乎等宽,形似冬瓜。它的体色终生变化很大,底色为白色或淡黄色;背面呈淡褐色,正反面各有一红褐色横斑,故名“二板参”。它是一种大型食用海参,肉厚而嫩。

白鳜又名虎鱼、豹鱼、石斑鱼等。它的背部呈深灰色,有黄色的蛇状斑纹,呈不规则的纵行排列,生活在水深6-18米的热带珊瑚礁的沙质底部和一些藻类中。肉质细嫩。

黄玉参是光参中品质的。黄玉人参主要产于南海。呈圆柱形,腹侧稍扁,土黄色,背面有许多疣状突起。黄玉人参中的皂甙含量高于海参,酸性粘多糖含量适中,药用价值较好。更适合中老年人和体弱患者。

人参又称石参、黄瓜参等;白底参又称靴参、红瓜参等;黑皱参又称乌参。这三种海参生活在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一种大型食用海参,产于如海的海域,品质较好,但产量较低。

此外,还有黑海参、柚子海参、黑乳参、粗海参等,都是南海常见的劣质食用海参。

联系我们 一键拨号13366905891